遠自古希臘時代,醫學始祖希波克拉提斯就曾說過:「所有疾病始於腸道」,所謂病從口入,就是強調有健康的胃腸,才有健康的身體。而胃臟對於健康的重要性,在幽門螺旋桿菌發現後,更顯得重要;根除幽門螺蜁桿菌,不僅可以有效減少胃癌,更可以減少消化性潰瘍的發生及復發。近年來,隨著基因定序的突飛猛進,除了幽門螺旋桿菌,胃部有更多的其他微菌,也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。

胃癌八成無症狀 發現多為癌末

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吳明賢理事長表示,以胃癌為例,八成左右的胃癌患者並沒有典型症狀,都在癌症末期才被診斷;而以消化性潰瘍為例,近年來雖然因為幽門螺蜁台北植牙桿菌的根除而逐年下降,但隨著台灣人口結構的老化,有越來越多使用藥物,例如服用阿斯匹靈或消炎藥物的患者,發生出血性潰瘍而住院;此外,有胃酸逆流症狀的患者,更是逐年遞增。

世界保胃日 讓民眾更重視胃部健康

台灣微菌聯盟吳俊穎理事長表示,為了提高全世界民眾對於胃部健康的意識,全世界消化系相關專家,幾年前組成了「健康胃倡議組織(Health Stomach Initiative)」,定期開會討論,也在世界各地倡導胃部疾病健康知識。2017 年 5 月,美國消化系醫學會在芝加哥舉行年會,吳俊穎理事長於健康胃倡議組織專家會議中,提出將幽門螺旋桿菌全世界第一次發表的日期十月二日,定為「世界保胃日(World Stomach Day)」,希望能夠透過每年在全世界各地,舉辦「世界保胃日」活動,微創植牙以推廣民眾胃部疾病的健康知識、促進政府對於胃部疾病研究的支持、加強產業界發展更多治療胃部疾病的藥物。

常常看到年紀輕輕30、40 歲就一口爛牙,後面的牙齒蛀光光了,但卻認為前牙還維持得住,所以後面有問題的牙齒就暫時不理,於是繼續倚靠前牙吃東西。久而久之,牙齒咬合便跑掉了,沒有足夠的牙齒承受咬合力量,全口牙齒很快就會全盤崩壞,此時就需要全口重建了。很多患者都認為全口重建就是把缺的牙齒補滿就可以了,但這樣只是做了一口假的牙齒罷了,並沒有改善咬合的問題和牙齒的穩定性,全口重建必須要建立牙齒的穩定咬合才行。 就像翻新房屋一樣,設計師先要詳細地丈量、構思、畫設計圖,與屋主討論後,選擇材料,然後用心的裝潢。全口植牙過程重建也是如此,醫師要先為病患詳細檢查、訂定治療計劃及估價,再與病患討論,然後選擇材料,進而逐步完成全口重建,重點是牙齒的咬合力量要平均分布在所有牙齒上。

台灣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研究傑出 防治胃癌從認識胃部疾病開始

台大醫院胃腸科李宜家教授表示,過去台灣在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的研究上,不僅有許多傑出的研究,也具體影響了國際重要臨床指引;此外,台灣在發展新的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療法部分,也有許多非常傑出的成果,發表於包括:刺絡針、胃腸學等國際頂尖期刊。

李宜家教授說,藉由「世界保胃日」相關活動,能夠把台灣許多傑出的研究成果,以科普的方式分享給更多的台灣民眾,讓更多民眾獲得更新更好的胃人工植牙部健康知識,使胃癌防治也成為台灣許多縣市的公共衛生政策,因此「世界保胃日」是個極具意義的活動。

「一定是因為植牙可以賺比較多錢,所以醫生才喜歡叫病人植牙吧!」事實上,大部分醫師不會為了貪圖錢財而要求病人植牙,目前3顆假牙的價位已經追上植1顆牙,醫師是因為植牙基本優於傳統固定假牙,站在「多一個牙根,多一些力量」的立場,才如此建議病人。活動假牙的式微-約20年前,因為不懂植牙的好處,6、70歲的人大多戴活動假牙。使用活動假牙需要忍耐1、2個月以上的適應期才會舒適,為了正常咀嚼,也必須修正自己的咬合習慣。20年後的現在,很多人不再願意使用活動假牙,80歲以下的患者基本上都會選擇植牙。現代人不接受活動假牙的原因大多是適應期太長及擔心被嫌老。在印象中,只有老人才會穿戴假牙,現在60歲的人不認為自己已經老了,戴活動假牙的意願便不高;或是戴了1、2次後,因為不適應而棄之不用的案例也非常多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xenosh6hps34 的頭像
    xenosh6hps34

    xenosh6hps34的部落格

    xenosh6hps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